4月7日至8日,由工艺美院团委和工艺美校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首届“尚美华韵”校园文化节之《我在美院“说”敦煌》系列主题讲座如期举行。两场讲座——《敦煌石窟中的装饰图案》《敦煌与丝绸之路》分别由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的馆员、高级讲师、资深双语研学老师向丽君和郭小丹主讲,院团委书记张哲老师、院团委副书记郑雪老师、与舍人文艺术空间运营总监陆晏平先生、敦煌文化守望者、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上博学院特聘亲子导师詹啸先生及来自全院各二级学院(部)的近300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装饰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图案装饰,壁画就不完整,塑像也不算完成。向老师从敦煌石窟中装饰图案的概念与类别、历史发展与变化、经典图案与纹样赏析、藻井的演变及应用等方面对敦煌石窟中的图案进行了条分缕析、系统而专业的介绍,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不壮不丽,不足以一民而重威灵;不饰不美,不足以训后而用厥成”中国宫殿这一装饰宗旨,并指出,敦煌的装饰图案也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新的审美意识顺势而变,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载体之中,我们一定会在继承古人智慧和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辉煌。
郭老师的讲座从丝绸之路、千年敦煌、丝路人物、商贸中心、文化交融等方面向我们徐徐展现了敦煌这片古老的土地所经历的沧海桑田、各民族的繁衍生息、多元的文化和艺术、频繁的贸易往来,以及由此而造就的辉煌灿烂的丝路文明与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郭老师强调,“敦煌与丝绸之路”这个词组如今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意味着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再次呈现。丝绸之路的历史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影响世界的未来,大放异彩的敦煌仍然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受到国内外各界民众的关注与青睐。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同学们记录、拍照、录音录像,非常投入。讲座的互动环节,在座的师生依次提出了问题和疑惑,如敦煌壁画及雕塑如何保护和修复,参观时间与注意事项,如果想从事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应该如何准备等等。主讲嘉宾对现场提问都一一做了解答,对我院师生的治学精神和研究意识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同学们立足脚下、踏实学习、学有所用,做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践行者。
正如团委书记张哲老师的寄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在专业学习中应时刻牢记“文化自信”。詹啸老师更从中西比照、追踪溯源这一更宽广的视野对同学们提出了学习和研究的建议,而陆晏平先生提出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则将同学们引入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千年莫高胜瑰宝,文化盛宴赛朗珠。两位老师通过专业严谨且精彩纷呈的解读与分享,向全院师生展示了优秀的敦煌文化,让我们有幸享受来自三千公里外、1655年前至今的艺术之旅、文化大餐、视觉盛宴。该主题讲座与我院“工艺中国”“中华非遗”等课程相得益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暨“一带一路”的思想和实践开启之时,体现了我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助推器。
该系列主题讲座得到了东方尚博创意产业园、与舍人文艺术空间的鼎力相助以及美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基础部、各二级学院(部)、保卫处、后勤基建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